目前分類:佛經 佛緣故事 行佛 (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 13897.jpg 

    每年農曆新年,星雲大師都會揮毫,以春節墨寶祝願世界和平,為人類祈福,每年的祈福之語,是一種期望,他認為也一定會有些效果,有人看到後會有些感悟,轉化為正義的信念。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13898.jpg

   每當早上天空還濛濛亮的時候,我就起身,開下電燈,開啟了每日早晨的功課——「一筆字」書法。舉凡「正命」、「無盡藏」、「行走山河」、「仁慈天下」的字句,我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寫上五十張。可惜,因為我的眼睛看不到字,只有憑靠感覺,對準了中線,便一筆到底地把宣紙上要寫的字句一次寫完;否則,中途停頓,也就不知道如何銜接上下筆畫了。因為每天固定書寫,好或不好都不計,姑且將它定名為「一筆字」。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開經偈的由來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《梵網經》:菩薩戒「是諸佛之本源,菩薩之根本;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」。
菩薩戒是一切諸佛能成佛的根本原因。
 
菩薩戒的內容,是三聚淨戒。
包括了自度度人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門:
(一)持一切淨戒,無一淨戒不持。
(二)修一切善法,無一善法不修。
(三)度一切眾生,無一眾生不度。
 
在受戒以前,必須先行三皈五戒。
要次第供養父母、師長、善知識、出家人。
 
受持一戒有一戒的功德,犯破一戒也有犯破一戒的罪過,
受持重戒的功德大,犯破重戒的罪過也大。
所以在受戒的前後,一定要把戒的內容,認識明瞭。
 
是否必須吃素?
不親手宰殺,不教人宰殺活物作為給你自己享用的食物,
並不等於嚴守素食,為增長慈悲心起見,能夠素食最好。
 
戒的功德,在清淨與精進。
以無染的智慧,消融貪瞋等煩惱;
以清淨的戒行,導正社會的風氣;
以平等的慈悲,接納一切眾生。
 
 
出處《戒律學綱要》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SAM_4192.JPG

    星雲大師1927年出生,12歲出家,至今年農曆二月初一出家80年,從小沙彌到老和尚,從孑然一身到弘法五大洲,始終不忘初心,他的一生如偈云: 心懷度眾慈悲願,身似法海不繫舟,問我一生何所求,平安幸福照五洲。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二次大戰期間,盟軍遠征部隊最高司令部統帥艾森豪,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清晨,搭乘專車從法國回總部,準備參加一場重要的軍事會議。

   路途中,艾森豪看到一對老夫婦坐在路邊,無助地望著來車並瑟瑟發抖,馬上請司機停下車,並交代身邊的侍從官前去關心。一旁的參謀人員提醒他:「這種小事交給警察處理就好,大家還在總部等您回去呢。」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  一般人總喜歡把苦、樂、難、易,分得很清楚,因此經常不能活在當下。苦的時候黯然神傷,樂的時候喜形於色;有收穫的時候雀躍鼓舞,困難的時候傷心頹喪。假如我們能把這些相對的觀念調和釐清,不偏激、不極端,那麼不論是生也好、死也好、苦也好、樂也好、難也好、易也好,都不相妨礙,這就是灑脫自在的生活。 

     學佛的人,應擁有怎樣的精神生活?必須以八正道〔註〕作為生活的準繩,而八正道又以「正見」為首要。有了正確的思想見解,才能過著真正富足的精神生活。一個信佛的人,在日常生活中,凡事要求心安,仰不愧於天,俯不怍於人,這就是正確的思想見解。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一位和尚砍柴歸來,路上看到一個少年手中抓了隻蝴蝶。

    少年跟和尚說:「我們來打賭,猜我手中的蝴蝶是死的還是活的?你賭輸了,那擔柴就歸我。」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857899_616427.jpg

      基隆「現代愚公」潘陳釗,過去從沒做過粗活,迷上爬山後為了讓山友有條好走的路,召集「六個傻瓜」扛石版上山鋪路,首次扛起三十公斤重的石板時差點吃不消。步道完成後吸引許多山友上山,大家都驚訝「這麼棒的步道,竟是民間自力闢建的」。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《大寶積經》裡有一則很有趣的故事,師兄弟二人,一人修福,一人修慧,各有所長。

 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      一位僧人的心量能有多大?星雲大師七十八載弘法,攀上了一座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山,站在山頂,他向求教的年輕人回答一路上來的心境:「是一步一步往上爬的,不是一步登天的。」

     大師不只一次引述佛門成語說:「欲做佛門龍象,先做眾生馬牛。」而今馬牛終及於龍象,其胸中塊壘不難窺見,而我們在其間還能看見一顆慈悲的種子。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

  有個四、五歲的小朋友常聽奶奶把「觀世音菩薩」掛在嘴上,心裡很好奇,就問:「奶奶,觀世音菩薩是什麼樣的人啊?」奶奶告訴他:「觀世音菩薩是一位很仁慈的人,和祂在一起,我們都會感到很快樂。」從此,他就非常期望能夠遇到觀世音菩薩。 

  有一天,他下定決心要去找觀世音菩薩,就揹起裝滿糖果、餅乾、飲料的小背包,一個人出門找觀世音菩薩去了。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民國74年起
貨運業出身的賴倍元(賴桑)投入心力與金錢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SAM_1165.JPG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華僑何茂成退休前在美國從事成衣業,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8up1qYTjhYJifUPYr2rn4w.jpg   

本文節錄自2014.3.2.人間福報/人間學堂版/阮愛惠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SAM_5716.jpg    
     曹仲植長者出生於民國前1年江蘇常州佃農家,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   SAM_4144.jpg
 
寵辱不驚,閑看庭前花開花落;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世間水陸與靈空,總屬皇天懷抱中;

試今設身游釜甑,方知弱骨受驚忡。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唐朝黃檗詩云:

  心如大海無邊際,廣植淨蓮養身心;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本篇文字節錄自2012.5.22.人間福報/縱橫古今

簸舂餘粒撒籬間 喌喌呼雞恣飽餐

S.Y.F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