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四月,國畫大師張大千《愛痕湖》在北京嘉德拍賣公司拍出一億元人民幣的空前天價,張大千女兒張心慶接受訪問說,自己無恆產,只記得爸爸生前的教育:「好女不穿嫁時衣,好兒不吃分家田,」心靈的財富才是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的珍寶。
張大千一生對老人極為孝敬關愛,雖在中國已小有名氣,回到老家仍幫阿婆洗臉、洗手、洗腳,慢慢地按摩。「我們應重情誼、懂感恩,我幼年家貧,奶奶繡花把我拉扯大。」成年後努力畫畫,把家計重擔承擔起來,總是買最好的送給哥哥嫂嫂,然後才是自己的妻子,不但照顧家族,張大千還主動幫助學生與家屬。
有一次,一位師兄的妻子生病住院,家裡沒錢,便先拿兒女上學的學費繳了住院費。在女兒心目中,張大千是世界上最富的窮人,在各地開畫展,收入不菲,「但奇怪的是,我們家並不富裕。根據爸爸的收入,完全可以購置田產,住豪門大宅,可我們的家卻富可敵國,窮無立錐之地。家裡的住房,全是租借朋友的。」
錢究竟去了哪裡?大部分用來買古畫。張大千不斷地鑽研、臨摹,特別喜歡石濤、八大山人、唐伯虎、鄭板橋等人的作品,只要喜歡的,是真跡,就不惜重金買下收藏。臨摹敦煌壁畫時,不知花了多少財力、物力,還向銀行貸款,據說,把一家私人銀行都拖垮了。他日以繼夜地在敦煌洞裡畫呀畫,進敦煌時滿頭青絲,出來時兩鬢斑白,那時他才四十多歲。
以畫畫謀生,但張大千從不吝嗇。無論是達官貴人、平民百姓,只要喜歡自己的畫,向他開口,也都痛快應允,不取分文。有一次去香港,酒店有兩位負責打掃衛生的服務員,他們怯生生地說,我們想請您畫一張畫。
沒想到張大千笑了,「你們怎麼不早說呢?我還以為你們不喜歡我的畫。你們每天為我做這麼多事,我怎麼能不感謝?我馬上動手畫。」
那天,給他們畫了一張松下老人,一張花卉。旁邊一位客人看得入神,要出高價買這兩幅畫,張大千不給,說早有主了。客人一看是服務生,驚訝地問:「我還不如他們?」他生氣的說,你有錢可以在我畫展時買,我對朋友一視同仁,我們只是工作職業不同,沒有貧富貴賤之分。服務員激動地說:「張老先生,您的畫美,心靈更美。」深深地鞠躬,表示感謝。
從不計較個人得失,張大千生前留下許多的畫和古蹟都捐給了海峽兩岸的博物館,就連住所摩耶精舍,也都悉數捐獻。
~本文轉載自2014.2.8.人間福報/智富人生版/最值錢的恆產專欄/李碧華